1、治偏正头痛,首风攻注,眼目肿疼昏暗,头目旋运,起坐不能:
天麻75克,附子(炮制,去皮、脐)50克,半夏(汤洗七遍,去滑)50克,荆芥穗25克,木香25克,桂(去粗皮)0.5克,芎藭25克。上七味,捣罗为末,入乳香匀和,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丸,渐加至十丸,茶清下,日三。(《圣济总录》天麻丸)
2、消风化痰,清利头目,宽胸利膈,治心忪烦闷,头晕欲倒,项急,肩背拘倦,神昏多睡,肢节烦痛,皮肤瘙痒,偏正头痛,鼻齆,面目虚浮:
天麻25克,芎藭100克。为末,炼蜜丸如芡子大。每食后嚼一丸,茶酒任下。(《昔济方》天麻丸)
3、治中风手足不遂,筋骨疼痛,行步艰难,腰膝沉重:
天麻100克,地榆50克,没药1.5克(研),玄参、乌头(炮制,去皮,脐)各50克,麝香0.5克(研)。上六味,除麝香、没药细研外,同捣罗为末,与研药拌匀,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温酒下,空心晚食前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天麻丸)
4、妇人风痹,手足不遂:
天麻(切)、牛膝、附子、杜仲各100克。上药细锉,以生绢袋盛,用好酒一斗五升,浸经七日,每服温饮下一小盏。(《十便良方》天麻酒)
5、治风湿脚气,筋骨疼痛,皮肤不仁:
天麻(生用)250克,麻黄(去根、节)500克,草乌头(炮,去皮)、藿香叶、半夏(炮黄色)、白面(炒)各250克。上六味,捣罗为细末,滴水丸如鸡头大,丹砂为衣。每服一丸,茶酒嚼下,日三服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天麻丸)
6、治小儿风痰搐搦,急慢惊风,风痫:
天麻曲两(酒洗,炒),胆星150克,僵蚕100克(俱炒),天竺黄50克,明雄黄25克。俱研细,总和匀,半夏曲100克,为末,打糊丸如弹子大。用薄荷、生姜泡浓汤,调化一丸,或二、三丸。(《本草汇言》)
8、治小儿诸惊:
天麻半两,全蝎(去毒,炒)50克,天南星(炮,去皮)25克,白僵蚕(炒,去丝)10克。共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如天麻子大。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。荆芥汤下,此药性温,可以常服。(《魏氏家藏方》天麻丸)
9、天麻川芎丸
①成份:
天麻15克,川芎60克。
②用法:
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次服9克,食后细嚼,茶酒任下。
③主治:
偏正头痛,眩晕欲倒。--摘自《元.御药院方》
10、川芎天麻茶
①成份:
川芎500克,天麻200克,茶叶适量。
②用法:
为末,炼蜜为丸,如弹子大,每日嚼一丸,清茶下。
③主治:
具有熄风止痛功效。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。--摘自《本草纲目》
11、天麻川芎茶
①成份:
天麻3克,川芎10克,白芷3克,春茶3克。
②用法:
用白酒一碗,将上四味药置酒中,煎至半碗,取渣再用酒一碗,煎至半碗。合并煎汁,睡前以茶饮之。
③主治:
满头作痛。--摘自《元.御药医方》
12、天麻洗药方
①成份:
天麻3克,香白芷6克,防风4.5克,葛根4.5克,金银花6克,生石膏9克,川椒3克,乳香3克。
②用法:
水煎,洗之。
③主治:
前额头痛。--摘自《清.光绪皇帝医方》
13、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
①成份:
天麻3克,防风9克,川芎6克,白芷6克,薄荷3克,桑叶6克,甘菊4.5克。
②用法:
用水熬透,洗之。
③主治:
偏正头痛,头目昏重等。--摘自《清.光绪皇帝医方》
14、天麻杜仲酒
①成份:
天麻、杜仲、木瓜各50克。
②用法:
以白酒500克浸渍。
③主治:
以天麻祛风止痛,杜仲强筋骨、止腰痛,木瓜除湿、舒筋活络。用于风湿痹痛,肢体麻木,腰膝酸痛,筋脉拘挛。
15、金枣化痰丸
成分:
天麻7钱,胆南星、半夏(制)2钱,白附子1钱,全蝎1钱,轻粉1钱,朱砂2钱半,雄黄1钱,麝香3分,珍珠5分,枳实1钱半,硼砂1钱,金箔20片(为衣),槐角7钱,金枣33个。
功效:
小儿急惊,痰壅。
用法与用量:
浓煎薄荷汤化下。
16.天麻人参煎
组成:
天麻1分,人参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天竺黄(研)1钱,甘草(生用)1钱,铅白霜(研)1钱,龙脑(研)半钱,丹砂(研)1钱。
主治:
小儿上焦风热,热渴引饮不止。
用法用量:
每服1大豆许,用金箔、薄荷汤化下。制备方法上药先将4味为细末,再入研了4味和匀,炼蜜煎为膏。
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,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、肢体麻木、小儿惊风、癫痫、抽搐、破伤风等症。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、眩晕等效果显著,故常被人当成“补药”服用。一见眩晕,不分体质虚实,气血盛衰,就妄用天麻,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以上患者一样的不良反应。
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:
头晕、恶心、胸闷、皮肤丘疹伴瘙痒等,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,甚至脱发现象。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,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、中成药如天麻丸、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,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。
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,古人早有认识。如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久服天麻,遍身发出红丹。”《本经逢原》也云:“天麻性虽不燥,毕竟风剂,若血虚无风,火炎头痛、口干便闭者,不可妄用。”
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:
“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”。现代药理实验证明: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,天麻中毒剂量是40g以上,中毒潜伏期是1~6小时。
使用天麻时的注意事项
1.凡病人见津液衰少,血虚、阴虚等,均慎用天麻。
2.重视配伍应用。《本草衍义》有“天麻须别药相佐使,然后见其功”的记述。古今医家很少单味使用天麻,而多根据不同病证组方用药。如:半夏白术天麻汤、天麻钩藤饮、天麻丸等。临床证明,单独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确定。
3.即使针对肝阳上亢、痰阻经络等实证时,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,把握病机,随证加减,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4.天麻不宜合久煎。天麻的主要成分为天麻甙,遇热极易挥发。天麻与他药共煎会因热而失去镇静镇痛的有效成分。所以,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润透,待软化后切成薄片,晾干或晒干研末,用煎好的汤药冲服,或研末入丸、散服用。
5.使用单味天麻或天麻制剂时,如出现头晕、胸闷气促、恶心呕吐、心跳及呼吸加快、皮肤瘙痒等时,应立即停药,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。
1、天麻竹沥粥的功效
原料:
天麻10克,粳米100克,竹沥30克,白糖适量。
烹制方法:
将天麻浸软,切成薄片,与粳米加水煮粥,调入竹沥、白糖即成。
食法、食量:
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。
功能:
平肝息风,清热化痰。
适应范围:
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(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、胸闷乏力、心烦易怒,发作时突然昏仆、神志不清、抽搐吐涎,移时渐苏,醒后一如常人)。
原料:
包括天麻10 克,牛尾2 条,母鸡、肘子、干贝调料等适量。
制作方法:
将母鸡、肘子下锅煮汤。天麻洗净,放入罐内加清水上展蒸透后切片。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,政入锅内加清水、葱、姜、白酒煮开,去其异味。锅内放入煮好的母鸡、肘子及汤,再放入牛尾、于贝,调好色味,用文火煨2 小时左右,待熟后将牛尾捞出,去骨留肉,整齐地码入盘中,再将干麻片镶上,把原汁内的母鸡、肘子等料挑出,用淀粉勾芡,淋少许香油即成。
2、天麻鳝鱼火锅的功效
加工方法:
将天麻洗净,入笼屉中蒸熟;鳝鱼宰杀后,从背部剖开,剔去骨及肚肠,剁去头、尾,切成6-8厘米长的小段;猪里脊肉按肌肉纤维纹路,斜切成大而薄的片;码上一层极薄的水淀粉;猪心入水中氽一下,捞出切成薄片;藕刮去粗皮,切片;平菇洗净,撕成小朵,沥去浮水。
以上原料分别装盘,围在火锅四周待用。炒锅置火上,下油烧至四成热,下姜末炒香,加鲜汤烧开,打去浮沫,加入天麻片和蒸天麻的原汁,下料酒和精盐、胡椒粉、味精等,舀入火锅中,上火烧开即可烫食。既可直接食用,又可取香油、精盐、味精、醋制成调味盘,每人1盘,蘸食。
特点:
汤浓鲜美,鳝鱼滑嫩,具有祛风活血、壮阳强筋、补身健体的功效。
功效分析:
鳝鱼性味甘、温,入肝、脾、肾经,有补虚损、除风湿、强筋骨之功效。与天麻合用适用于气血虚弱、头昏乏力、气血受阻的腰腿疼痛以及风湿顽症等。
注意事项:
死鳝鱼不可食用,因其体内已有大量组胺,食用后易中毒;活杀鳝鱼,以不去鳝鱼血为佳。
3、天麻炖鲤鱼的功效
烹制方法:
将鱼去鳞、鳃、内脏,洗净,装入盆内。川芎、茯苓切成大片,用第2次米泔水泡上,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、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—6小时,捞出,置米饭上蒸透切片,放入鱼腹内。将鱼置于盆内,放入葱、姜、清水适量,上笼蒸30分钟,去掉姜葱。另用清水加白糖、食盐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香油各适量,烧于,用水豆粉勾芡,浇在天麻鱼上。
食法、食量:
用烧好的鱼佐餐或单食均可。
功能:
平肝息风、定惊止痛,行气活血。
适应范围:
适用于虚火头痛、眼黑肢麻,及神经衰弱、高血压、头昏等症。